通过2025年公开招聘博士教师,我院迎来一批青年专任教师,五位法学博士的加入为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和教书育人事业注入新动能,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几位老师吧!
冯延有,中共党员,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研室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数字法学。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信息安全研究》等CSSCI、CSCD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独立主持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等。曾获第十七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二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司楠,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研室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博士,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基委公派研究生项目)。研究领域为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立法冲突等。已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大法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若干,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曾获辽宁省第十六届“辽宁法治论坛”三等奖。

刘继琨,中共党员,刑法教研室讲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刑法、比较刑法研究,重点关注单位犯罪、人工智能犯罪等领域。在《齐鲁学刊》《法治研究》《法律方法》《上海法学研究》《检察日报》《青少年犯罪问题》《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等期刊、报纸发表文章10篇;参编著作两部:《走私禁限类货物、物品犯罪研究》、Dynamic Research on Anti-Money Laundering。主持华东政法大学苏惠渔刑法学研究项目“单位犯罪刑事责任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单位犯罪的归责原理与路径展开”;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

李梓睿,法制史教研室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基本问题、明清法律史。在《江海学刊》《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在省级学术会议上获一等奖一次;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称号两次;博士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曾长期担任《中西法律传统》编辑。

杜晓松,法制史教研室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近代法律史、中外法文化史等,重点涉及近代家事法等领域。曾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参与国家级、校级等多项课题研究。曾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五位法学博士教师加盟法学院,是我院实施学校“人才强校”办学新战略的有力举措,法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优秀法治人才、推动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和国家法治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下一步,法学院将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常态化培训,并积极搭建新入职教师与其他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平台。